
10月14日清晨,以色列国防军的子弹夺走了四名巴勒斯坦人的生命,另有一人受伤。此时,距离特朗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宣布“已促成停火”还不到24小时。一个多小时的峰会,没有以色列与哈马斯参与,没有实质性谈判配资查查,甚至连签署的文件内容都未曾公开——这场“和平秀”的仓促与敷衍,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。
特朗普对这场和平峰会寄予厚望,他在前往中东前就高调宣称:“没有我的介入,加沙战争不可能结束”。他甚至抛出惊人之语,称中东正面临“三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和平机会”。然而这场被特朗普吹上天的峰会,却连最基本的参与方都没能凑齐。
只留下美国、埃及、卡塔尔和土耳其这四个“旁观者”在会议室里自说自话。整场峰会如同一场精心编排却缺少主角的戏剧,仅有合影、签字和简短发言三个环节,二十多分钟的讲话里,特朗普反复强调“已促成停火”,却对停火的具体细节三缄其唇。
最具讽刺意味的是,那份被四国签署的《支持加沙停火协议的文件》,其内容至今仍是一个谜。连签署方之一的土耳其代表都在会后对媒体表示,他们对文件的具體內容“不完全清楚”。
特朗普团队基于所谓“20点计划”拼凑出的这份停火协议,从诞生之初就带着致命缺陷。
协议仅模糊规定以色列军队撤至“商定界限”,却既没有明确撤军时间表,也没有界定最终撤离范围。这种刻意的模糊处理,实质上允许以色列继续控制加沙地带53%的土地。
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协议竟未建立任何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机制。停火的执行完全依靠美国、埃及等斡旋方的“自觉”来保障,却没有实质性的监管措施。这种安排简直如同请狐狸看守鸡舍,结果可想而知。
关于加沙战后治理的安排更是荒诞。特朗普设想由“技术官僚”临时管理加沙,但以色列方面断然拒绝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回归。双方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的立场南辕北辙,使得任何临时安排都难以持久。
以色列在峰会次日清晨的开火行动,并非一时冲动的决策,而是内塔尼亚胡政府深思熟虑后的结果。从国内政治看,内塔尼亚胡正面临极右翼联盟伙伴的巨大压力。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等强硬派已以退出执政联盟相威胁,要求恢复对加沙的军事行动。对内塔尼亚胡而言,展示对巴勒斯坦的强硬姿态,是维系执政联盟的必要手段。
从战略层面考虑,以色列不愿因一份模糊的停火协议而丧失在加沙的战略主动权。继续维持对加沙的实际控制,是以色列长期以来的战略目标。颇具讽刺的是,**内塔尼亚胡从一开始就对特朗普的和平计划缺乏诚意**。会前他突然取消参会,借口回避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、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同场露面,已经释放了明确信号。
而特朗普团队对以色列开火行动的沉默应对,更加暴露了这份“和平协议”的脆弱性。美国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对以色列的行为进行约束,这让以色列更加有恃无恐。对特朗普而言,一个仓促的停火声明已经足够制造国内竞选所需的外交政绩。而落实两国方案这种复杂又漫长的工作,显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。
与此同时,埃及方面提出的由美军驻扎加沙的建议更是令人匪夷所思。且不论巴勒斯坦人能否接受这一安排,单就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都曾公开表示要“接管加沙”的言论,就足以让这一建议显得荒谬不堪。从停火协议失效到此次峰会闹剧,特朗普主导的中东外交,暴露了“表演型外交”的致命缺陷:将和平当作个人政绩的道具,用表面文章掩盖深层矛盾,最终只会加剧地区动荡。
在加沙之外,以色列的挑衅行为也在持续。就在以军开火同一天配资查查,极右翼国安部长本-格维尔再次进入阿克萨清真寺,这已是一周内的第二次。阿克萨清真寺作为巴以冲突的“火药桶”,每次以色列高官进入,都是对巴勒斯坦人的公然挑衅。
富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